长泩 DET-2000:检测制程环节中的锂电池微短路

2020/04/06

锂电池内部发生微短路的现象,比较普遍地多发生在制程和应用环节。

 

在锂电池生产制造过程中,会由于原材料搅拌不均匀、来料金属屑、金属焊渣、环境粉尘、毛刺、隔离膜不良、极片错位、极片损伤、设备金属磨损、电解质分布不均等因素,容易引起微短路。

 

而在应用过程中,会由于析锂长成为锂枝晶刺穿隔离膜等引起微短路。

 

针对锂电池制程和应用环节出现的微短路问题,深圳维泰克智能仪器有限公司(VEERTEK)认为,制程中的电池微短路管控更适合采用检测管控,而应用过程的微短路管控则要依赖于前期的设计和系统管理。

 

基于锂电池的容性机理,即等效为有极板和电介质的电容。其电容特性满足于C=(ε*S)/d=Q/U原理,电容的大小取决于ε、S、d,只要电介质不被击穿,原则上电容可以承受较大的电压充电。基于电容公式的原理可用电势差U的变化可以来表征电介质(隔离膜)特性,等效判断了电池隔离膜的受损与否。

 

长泩DET-2000用脉冲电压累加的方式给电池的两极施加电压,实时监控电量Q与电势差U的变化,并用电势差变化ΔU来表征电介质ε(隔离膜)的特性,从而表征了微短路存在与否。

这款通过锂电池的电容特性并利用其机理特性设计并开发出适合锂电池微短路检测的绝缘脉冲检测仪,其微损伤、高精度、超短时间的特性是锂电行业Hi-pot微短路测试的良好选择。